近日(10月14日),QuestMobile发布的《2025年谷子经济行业报告》显示,预计2025年“谷子经济”市场规模将突破2400亿元。
在看到这个数字时,我刚刚吃完某二游的联动套餐。
过去这几年,谷子经济愈发成熟,除了专卖店货架和线上单链,谷子本身也已经从小众单品破圈,扩展到部分融入谷子生态的原创设计IP的周边商品消费形态。
可以说,今天的谷子不断拓宽边界,早已成为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环。二次元,不再是圈地自萌的亚文化,而是走进了大众文化主流。基于QuestMobile的这份报告,我想与大家聊一聊今天的“谷子”文化。
“痛”文化,打破年轻人的「心之壁」
近年来,国内二次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,如今,泛二次元用户已经突破3.5亿。
当我们谈论“破圈”时,为了避免互联网大数据垂直推流,一个更重要的衡量指标是,二次元在现实公共生活的参与度和存在感。
大到亚洲航空的《女神异闻录5皇家版》主题痛机,上海静安大悦城《原神》主题“痛楼”,《明日方舟》主题公交“痛站”,小至地铁站形形色色路人包上的“吧唧”、“亚克力挂件”和玩偶努努,可以说,万物皆可“痛”的二次元文化正在渗透进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
.png)
这种可视化的“情感表达”背后,是新一代年轻人更主动的社交需求,大胆将兴趣展示在外,以寻求身份与情感上的认同。
与老一辈二次元不同的是,他们不再以御宅族自居。现在提到二次元,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已经不是“死宅”,而是仅仅是带有二次元爱好标签的一类群体,我们更倾向称呼这一类人为「2.5 次元」。

更适合2.5次元体质的小红书漫展Red Land
小红书二次元负责人说:“2.5次元并不是一个新群体,而是近年来,二次元文化在国内的一种演化和分野。相较于上一代的二次元更圈地自萌的状态,新一代二次元在表达和文化消费上更加开放、乐观——他们既懂老二次元,也愿意连接现充人群,既了解社会规训、生存法则,也时常流连忘返于虚拟世界,那似乎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堡垒。”
“痛”,正是小红书平台上2.5次元文化的核心关键词。这一趋势在小红书的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,「谷子」相关笔记数量已突破615万,发布量同比增长超过160%,显示出极强的用户参与度与内容爆发力。
「万物皆可痛」正逐渐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。截至目前,有77万人在小红书“扎痛包”,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突破130亿次。
来自日本的小众“痛文化”,如何在中国自主进化为新型潮流?
回溯“痛文化”的起点,离不开“痛车”。这一概念最初源于日本,由于车身上大面积张贴或喷绘角色彩绘、视觉冲击强烈,被形容为“让人看了都觉得害羞或尴尬”的车,因此得名“痛车”。
.png)
是的,一开始,“痛”与二次元本没有干系,仅是亚文化爱好者的一种视觉系表达。
随着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发展与轨道交通文化的兴起,“痛”逐渐与二次元合流,并从巨大的、张扬的痛车,演化为更日常、更易携带的“痛包”(痛バ)。
.png)
FF14中的NPC阿莉塞痛包
如果说痛车代表的是早期以男性御宅族为主的表达方式,那么痛包则折射出女性爱好者的情感投射与消费热情。
除了谷圈人手一个的日本品牌WEGO的“大肠痛”和“丝带痛”外,Adidas、Lee、SKECHERS 等主流品牌也纷纷入局,推出带有透明“痛层”设计的背包,试图在“日常实用性”与“兴趣表达”之间找到平衡。
.png)
这一转变也恰好呼应了当下的二次元生态格局:
二次元核心内容创作和话语权仍多集中在年轻男性主导的领域,但围绕周边、谷子、情感消费所形成的“谷子经济”,则往往由女性群体这一更具消费意愿与文化凝聚力的圈层所驱动的。
此外,今天的“痛文化”并不仅局限于二次元领域。它所代表的这种表达对“我推”的喜爱这一行为,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一个词是“粉丝经济”。
QuestMobile《报告》指出,当下谷子经济的一个显著趋势,是跨圈层渗透与边界模糊化。谷子的消费场景正在从泛二次元延伸到泛三次元,类型愈发多元。粉丝经济与谷子经济的深度融合,也催生出“应援物收藏化”的潮流,从过去的专辑、海报、杂志,逐渐转向吧唧、立牌、成员属性棉花娃娃等更具二次元特征的衍生物。
.png)
K-POP应援物的多样化
但实际上,这一现象并非简单的单向度影响。如果从文化谱系来看,偶像应援的商品化最早源自日本J-POP,但真正将其体系化、规模化地推向大众的则是韩国。
上世纪末,韩国的偶像粉丝应援中,就已出现痛包、吧唧和小卡等形式。在通过应援物进行集体应援的过程中,个体间的差异被暂时抹平,粉丝们转而汇聚成一个象征“爱”的整体。
2010年,少女时代发布正规二辑《Oh!》,随专附赠成员照片小卡,这被普遍认为是韩国偶像专辑首次引入“集卡机制”的开端。随后,官方衍生周边线全面铺开,小卡也成为“痛文化”中的重要一环。
通过收集、展示、赠与与交换,粉丝在“爱”的消费中找到归属与身份。而在这一体系中,爱的浓烈程度与购买力几乎呈正相关。可以说,应援文化里的“收卡”,与今天的“吃谷”行为本质上如出一辙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当下谷子经济的繁荣,实际上是日韩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再度合流与演化,今天的“痛文化”已从日韩亚文化的符号体系中脱胎,成长为一种更加泛化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从“痛车”到“痛包”,再到如今的“痛金”、“痛楼”,“痛文化”见证着年轻人强烈的身份认同需求和个性化表达欲望。
谷子经济这块「蛋糕」,怎么吃?
正是这种情感与兴趣的高度投入,也为谷子经济的商业化提供了沃土。
随着消费热情的积累,国内的谷子经济产业链不断成熟。
.png)
上游的IP版权方手握各类游戏、小说和动画,用故事与角色凝聚情感,通过授权释放商业价值变现。
中游的IP运营方获得授权后,将IP概念转化为实体商品,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。
下游的生产制造商则通过生产与传播反哺IP热度,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。
在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当下,内容端的竞争也愈发激烈。过去国内谷子市场多以引进以日本为代表的海外IP为主,处于跟随阶段,但随着核心用户群体的扩大与本土创作者的崛起,中国正迎来以原创IP为核心的“新主场时代”。
随着时间推移,国产谷子IP的内容关注度逐渐超越进口。《报告》显示,2025年8月全网用户对国产谷子IP的关注度高达55.1%,高出进口谷子IP 26.7个百分点。
国产IP热度的持续攀升,离不开内容生态的深度开拓。
在这一过程中,上游版权方愈发重视IP的长期打造,游戏厂商中,叠纸更是以第一方身份入局潮玩赛道,推出自有品牌DearNikki,探索暖暖IP的更多可能性。
.png)
与此同时,下游制造商如卡游,则专注IP授权这条路,凭借衍生品与交易卡领域的持续扩张,持续向IPO发起冲击。
.png)
小学生顶流:卡游x奥特曼
而具体到不同类型的IP,也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。
《原神》《明日方舟》等内容向游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与丰富的UGC创作持续吸引玩家参与,而《王者荣耀》这类大DAU产品则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稳固热度,共同推动了游戏谷子IP的持续走高。
尤其以RPG、卡牌类游戏,更容易衍生出卡牌、徽章等“收集-养成-展示”类周边,以实现虚拟体验的实体化延伸,强化玩家的沉浸感。
.png)
米哈游和乙游,占领国谷榜单
与此同时,《恋与深空》《光与夜之恋》等女性向游戏也展现出极强的谷子商业潜力,其背后拥有高参与度与高消费意愿的女性玩家群体,本身正是谷子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.png)
《世界之外》柏源谷阵
这一分类下的IP往往主打“鲜明的角色视觉记忆点”。
无论是近期爆红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还是《罗小黑战记》,核心竞争力往往在于故事本身塑造出了视觉记忆点极强、个性鲜明的角色。角色的深度塑造,也是决定IP运营成功的关键。
.png)
这些角色能激发粉丝强烈的情感投射与陪伴需求,因此他们的周边多以吧唧、棉花娃娃等形式出现,作为年轻人展示和社交的载体。
潮玩领域的LABUBU能以17.45%的用户关注度遥遥领先,正是其“角色即符号”商业价值的极致体现,它甚至超越了叙事,仅凭形象本身就成为新一代的潮流代表。
.png)
同时,潮玩IP的盲盒模式也是吸引用户消费的重要方式,盲抽玩法也逐渐成为大部分谷子销售商的标配策略,不仅推动了消费频次,也形成了用户间的社交讨论与圈层互动。
小说依靠文字构建想象空间,侧重纸质藏品周边。设定集、手稿复刻、签名海报等,满足读者对“故事本体”的延伸渴望,而漫画IP则凭借强烈的视觉记忆点,发展出角色立牌、画集等形态。
.png)
《盗墓笔记》系列新作,随书附赠谷子
值得注意的是,越来越多IP正跨越单一类型边界,在内容上实现了融合。例如小说IP动画化后,进一步衍生出吧唧、色纸等多元周边。
.png)
《盗墓笔记》二十周年纪念币
来到下游制造环节,在具体品类上,吧唧(徽章)仍然占据主导地位,并通过“撕拉吧唧”、毛绒材质吧唧及超大尺寸吧唧等创新玩法和工艺,强化收藏与把玩的趣味性。
卡牌类产品则借助“直播拆卡”的形式放大热度,以盲盒式拆卡的未知感和社交传播性,提升收藏的话题度和用户参与感。
棉花娃娃类则通过“娃衣”“娃包”等丰富衍生品持续刺激消费,同时通过服饰、配件等风格更新,满足玩家对娃娃个性化装扮的长期需求,并增强用户与IP角色的情感连接。
此外,流麻类谷子凭借手工DIY属性拓展边界,将普通商品转化为兼具技术门槛与审美价值的创作载体,吸引追求独特性和手工乐趣的用户群体,形成与大众品类互补的高端细分市场。

衍生品的多样玩法不仅放大了话题与参与度,也推动谷子经济从单纯的实物收藏,逐步向用户共创体验升级,实现情感连接、社交传播与商业价值的多重叠加。
在前文中,我们梳理了谷子经济从上游IP授权、内容开发到下游衍生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,以及不同类型IP的商业化路径。正是在这种内容与产品高度成熟的产业体系下,谷子IP的营销价值也被逐步释放。
现今,单纯的流量越来越难以沉淀价值,品牌的营销逻辑也随之从生硬的“广而告之”,转向向IP借力。
谷子IP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产品本身,更在于年轻消费者赋予它的社交货币属性。通过联名,品牌可以借助IP粉丝文化实现即时社交讨论、二次传播与消费转化,从而推动品牌在特定场景和渠道的增长。
.png)
《明日方舟》联动海底捞
以现制咖啡茶饮行业为典型,IP联名已成为常态化营销手段。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消费小高潮,品牌持续刺激用户,在激烈竞争中牢牢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,并直接推动业务增长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2024年,各大咖啡茶饮品牌就完成了270次以上的IP联动。
今年4月,古茗与《崩坏:星穹铁道》的联名活动启动后,联名套餐在开售瞬间即告售罄,小程序更因瞬时流量过大而崩溃。此次联动事件也直接推动古茗在港股的股价瞬间飙升12%,显示了跨界“破圈”的威力。
.png)
古茗×崩坏:星穹铁道
选择与拥有成熟粉丝文化的谷子IP合作,已成为品牌吸引年轻人群的主流营销策略。联名不再是偶尔的营销噱头,而是形成常态化、标准化的手段,并与重要营销节点形成配合。2024年,瑞幸全年完成了21次联动,快餐类中KFC则达到22次。
食品饮品,是谷子IP联名的最主力阵地,服饰箱包、美妆等直面年轻消费者的快消品牌则随后跟上。
2025年,手机壳品牌CASETiFY凭借高频次的IP联名登顶品牌榜首。通过联名,这些品牌不仅实现即时转化,更完成了未来客群的储备。
.png)
除了线上,谷子IP在线下商业中的表现同样突出。
95-00后年轻人正在逐渐成为商圈消费的新生力量,而传统餐饮、服装为主的商业形态已难以完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社交需求。
因此,众多商圈通过引入谷子店、打造主题街区、举办IP快闪活动等方式吸引年轻消费群体,实现形象焕新和客流增长。
以2024年上海静安大悦城为例,共举办超50场国际顶流IP快闪活动,其中包括Chiikawa、咒术回战、蓝色禁区、银魂、EVA等,超过40场为全国或大陆首站,早已成为中国人自己的“池袋”。
.png)
上海静安大悦城《咒术回战》限定快闪店
通过将“谷子”作为核心媒介,商圈不仅打造了沉浸式消费场景,更通过提升用户的参与感与归属感,跑出了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。
以二次元主题咖啡馆为代表的空间,将“买谷”、餐饮与打卡拍照相结合,成功打造了沉浸式体验。这类地方不仅实现了售卖商品与服务,更提供了同好交流的社交场合,免费的谷美打卡点也满足了一生爱出片的中国女人的需求。
.png)
卡普空咖啡厅X《大逆转裁判》
更进一步,这类咖啡馆还会为特定角色举办生日主题限定活动,此类源自韩国“生咖”文化的运营模式,吸引角色的粉丝前来消费,创造了固定的“周期性”消费热点。
另一种更为独特的形式是DIY手作。在这类店铺中,顾客可以现场制作“我推”的拼豆、串珠、流麻、应援的大王扇或手绘水杯等谷子产品。
这种商业模式里最为火爆的,是景德镇的陶瓷谷子服务,从指导画瓷再到最终烤制出窑的一条龙服务,这项个性化定制模式已经在景德镇成为了一条相当成熟的商业线。
.png)
此外,尽管此前我们曾感慨过,随着谷子经济进入到红海时期,多家线下谷店迎来了闭店大潮,但是目光放到另一面,却可以看到更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中古谷店的盛行。
这类中古谷店模式来源于日本大名鼎鼎的骏河屋。
.png)
相信110日元“垃圾筐”里淘出心爱的IP谷子带来的惊喜,是许多人这辈子也不能忘记的经历。同骏河屋的“垃圾筐”一样,国内的吃谷人将这类中古店称为“垃圾堆”。
中古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,其核心优势首先是价格低廉。经营者通常在日本拥有稳定供货渠道,将日本中古品引入国内,即便售价不高,仍能保证合理利润。其次是IP资源丰富,为消费者提供多样选择。
和“痛文化”一样,中古谷店在中国也衍生出新的形态,那就是在线上直播间售卖谷子,这类谷子的仓储通常定在房租低廉的三线城市,以一种别样的方式,补齐了谷子经济的生态拼图。
.png)
结语
市场的洗牌见证着产业的成熟,而商业模式的快速转向与不断涌现,也证明了“谷子经济”内在的强大活力。
与此同时,“游戏谷”正成为谷子经济毋庸置疑的增长引擎。
回顾今年618,天猫潮玩全周期成交榜上,游戏谷已占据半壁江山。
.png)
仅次于泡泡玛特的叠纸和米哈游分列亚军和季军,叠纸心意新品上线当天便突破亿元成交,米哈游旗舰店、原神旗舰店、明日方舟旗舰店、时空中的绘旅人千翊专卖店等多个品牌店铺,也纷纷实现双位数乃至三位数增长。
仅“游戏谷”相关品类就诞生了超过10个千万级单品,最高单条链接的成交额接近7000万元,显示出游戏IP在谷子领域的惊人拉动力。
顺应实体消费的热潮,厂商往往会在各大电商促销节点上新谷子。随着双十一临近,游戏谷的销售额预计也将刷新新高。
谷子的繁荣,为游戏产业在内容付费之外,开辟了一个新的增长极。在消费走冷的时代趋势下,能拿在手里的实体周边往往比屏幕内的内容更吸引人。
但比起营收上的贡献,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,谷子在重新定义厂商与玩家之间的关系。
背在身上的痛包,说服力远胜于商业广告。曾在GIGO 1号馆投放《原神》包年广告的米哈游,可以说是深谙日本人的不安。其实比起宣传,游戏地广更多是为了和玩家建立“信任感”。
如今,这种信任正逐渐寄托在玩家收藏的谷子上。官谷逐步摘下了“丑”“老土”“一张柄图吃三年”的标签,“非官谷不吃”越来越成为谷民们的共识。这样的变化,意味着玩家与厂商之间的信任正在稳步提升。
谷子,已成为游戏厂商不容有失的一门必修课,能否承接玩家的这份信任,或许正是他们下一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。
.png)
 
                   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
下载「陀螺科技」APP,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
110777025(手游交流群)
108587679(求职招聘群)
228523944(手游运营群)
128609517(手游发行群)